俄罗斯文学家巴普洛夫说过:绝不要陷于骄傲。
在现代很多家庭中,孩子往往容易产生骄傲自负的情绪,往往目中无人,不屑于与别人交往,心胸也极为狭窄。
他们可能会在学习上取得一定的成绩,但往往只满足于眼前取得的成绩,而且他们看不到别人的成绩。
此外,这一类孩子还很难和同学们友好相处,因为他们不能做到平等相待,总是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人或喜欢指挥别人。
孩子考了好成绩,自然是高兴的,也会对自己充满信心,但自信过了头就成了骄傲自满。
其实,父母平时不经意的举动和措词,都会影响孩子产生优越感和自负感。
骄傲的父母并不会“生出”骄傲的孩子,而是很有可能“养出”骄傲的孩子。
刚刚出生的孩子基本上是一张白纸,她不可能有任何的杂念,骄傲是在后天的环境中慢慢养成的,不要以为孩子小孩不懂,其实从孩子一出生的那刻起,周遭的环境就开始在感染她!
如果这时候爸爸妈妈的表现是骄傲自大的,孩子可能会有样学样,把骄傲这项不好的品行学起来。
作为父母,应该耐心地教导孩子,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。
既要认识到自己的优点,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。
此外,父母还需要规范孩子的行为,督促他们改正骄傲自负的坏毛病。
告诉孩子,在交友中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,并加以训练和指导,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多发现其他人的优点、长处,虚心向其他人学习。
这样,他才会收到大家的欢迎。
父母还应该减少孩子的物质优越感,过于优越的环境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高高在上的心理感觉,从而会看不起一些条件普通的同伴。
尽量不要给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,要防止孩子获得过多的物质奖励而产生畸形的满足感。
父母要让孩子明白,好条件是父母、长辈和社会一起创造的,他其实和其他同学一样,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。
父母还可以观察与孩子相处的小朋友,看他们是否有些方面优于自己孩子,并把这种感觉跟自己孩子沟通。
让他看到他人也有令人值得钦佩和学习的地方,进而与小朋友们和平共处,相互敬爱,学会发现优点,提高自身素质。
即使你的孩子再优秀,他也总有不足的地方,因此你不要因溺爱孩子而对他不切实际地吹捧赞扬,尤其是在孩子做错事时,更要给孩子适当的批评。
对孩子的表扬要适当,对孩子的批评也要恰如其分,既不能以偏概全,也不能掩耳盗铃、视而不见,而要客观地指出孩子的不足。
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。
在教育孩子的同时,我们作为家长也要不断的反省自身,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式。
总之,孩子骄傲的心理不能纵容,看到孩子有骄傲的倾向,一定要想办法让他正视现实,把眼光放远放长一点,客观地审视自己,让孩子做到自信而不自大。